格局分明美韩称霸,中国起步稳扎稳打
说起芯片这玩意儿,大家都知道,它就是现代科技的命根子,没有它,手机电脑啥的都玩不转。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总营收冲到6210亿美元,比上一年多了19%,这势头可不是吹的,主要靠AI那股热浪推着走。想想看,从数据中心到智能手机,全都需要更强的算力,芯片需求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。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报告把这事儿捋得清楚,前十名企业瓜分了差不多一半的市场份额,足见巨头们的盘子多大。
先看整体分布,美国企业占了七席,韩国两家,中国就一家联发科挤进第九。这排名不是随便排的,全基于这些公司推出的自有品牌芯片营收,不算台积电那种纯代工厂。韩国那两家,三星和SK海力士,全是存储芯片的老将,合起来拿走19.5%的地盘。美国七家呢,从高通的SoC到英伟达的GPU,再到美光的DRAM,覆盖面广得很,合计近30%。中国联发科2.6%的份额看着不多,但它在移动芯片上发力明显,2024年营收折合人民币1200亿左右,增长22.4%,毛利率还逼近50%,这成绩单搁谁身上都得竖大拇指。
展开剩余85%要说为什么美国这么强势,还得从历史说起。二战后,美国就把半导体当成战略高地,早早建起完整的产业链,从设计到制造,一条龙搞定。像英特尔,从1971年那块4004芯片开始,就在CPU领域呼风唤雨。
到了现在,AI时代来了,英伟达的GPU成了训练模型的香饽饽,份额虽只有4.3%,但增长劲头足,靠的就是在并行计算上的积累。AMD也跟上节奏,4.1%的份额,主要靠Ryzen系列在PC和服务器市场的渗透。博通5%,专注网络和存储接口,数据爆炸的时代,它的产品到处是。高通5.6%,手机SoC的王者,5G基带那块儿几乎没对手。美光4.8%,存储专家,DRAM和NAND闪存卖得火热。西部数据2.5%,硬盘和SSD的玩家,数据存储这块儿稳稳的。英特尔4.9%,虽说最近遇点瓶颈,但x86架构的底子还在那儿摆着。
韩国呢,存储芯片是他们的绝活。三星11.8%,全球最大,DRAM和NAND产量占大头,工厂遍布全球,供应链韧性强。SK海力士7.7%,HBM内存在AI卡上大卖,去年出货量翻倍。这俩加起来,存储市场基本说了算。反观中国,联发科第九,2.6%,它在中低端手机芯片上深耕,Dimensity系列集成AI引擎,性价比高,帮不少厂商降低了成本。虽说整体份额小,但这家企业从2000年代起步,靠自主研发一步步爬上来,值得肯定。
这格局听着有点失衡,美国韩国把持高端,中国在追赶。但话说回来,芯片产业本就门槛高,研发周期长,投资动辄上百亿。2024年全球总投资超2000亿美元,美国拿走大半,韩国紧随。中国虽起步晚,但政策支持力度大,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投了上千亿,扶持本土设计和制造。联发科的成功,就证明了在特定领域发力,能快速占位。别急,这事儿不是一蹴而就,得一步步来。
营收角逐各显神通,技术壁垒层层加固
前十名的营收数据摆在那儿,三星稳坐头把交椅,11.8%的份额,营收超700亿美元,靠的就是存储芯片的规模效应。想想全球手机和服务器内存需求,哪样离得开它?SK海力士第二,7.7%,去年HBM3的量产,让它在AI内存市场抢了不少风头。高通第三,5.6%,Snapdragon处理器在安卓阵营里如鱼得水,5G和AI加持下,订单源源不断。博通第四,5%,网络芯片专家,数据中心扩张时,它的产品像水电一样不可或缺。
英特尔第五,4.9%,虽说 Foundry 业务遇挫,但核心CPU还是主流,Meteor Lake架构优化了功耗,帮它稳住份额。美光第六,4.8%,DRAM价格回暖,它赶紧扩产,第三季度出货量涨了30%。英伟达第七,4.3%,这家AI黑马,H100 GPU供不应求,营收虽排中游,但增长率高达200%以上。AMD第八,4.1%,EPYC处理器在服务器上蚕食英特尔地盘,性价比路线走得溜。联发科第九,2.6%,天玑系列在新兴市场卖疯,印度和东南亚的手机厂商全靠它。西部数据第十,2.5%,SSD技术迭代快,它在企业级存储上没落下风。
这些数字背后,是技术壁垒的较量。美国企业在设计工具上领先,EDA软件如Synopsys和Cadence,基本垄断,帮它们快速迭代架构。韩国在存储工艺上精钻,3D NAND层数堆到200多层,密度全球第一。中国联发科呢,专注Arm架构的SoC,集成度高,成本控制好,在5G时代抓住机会。2024年,全球制程节点推进到3nm以下,美国和韩国企业产量占九成,但中国在28nm到7nm间发力,联发科的芯片良率已超90%。
再聊聊市场驱动,AI是最大推手。英伟达的CUDA生态,让开发者黏性强,份额虽小但黏得牢。高通的Modem技术,专利墙高筑,授权费稳收。联发科则玩联合作战,和OPPOvivo这些厂商深度绑定,定制芯片响应快。韩国存储企业,价格战打得凶,但产能过剩时也吃亏,2023年库存积压过,现在AI拉动才缓过来。美国七家,多元化强,CPU GPU SoC全覆盖,抗风险能力高。中国一家虽少,但联发科的毛利50%,说明盈利模式健康,不光拼规模,还得拼效率。
这排名也暴露问题,美国依赖设计外包制造,韩国存储易受周期影响。中国呢,设计端有联发科带头,但制造和设备还需补课。2024年,中国半导体进口超3000亿美元,这数字听着扎心,但也说明需求旺盛,本土企业有空间钻。联发科的第九位,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,它证明了中国企业在全球链条上能占一席。
追赶之路技术为王,合作共赢方是出路
展望2025年,市场预计再增15%,AI和5G继续搅局。美国七家会继续领跑,英伟达目标份额破15%,靠Blackwell架构。AMD推Zen5,抢服务器蛋糕。高通瞄准PC,Arm版Windows芯片来势汹汹。韩国三星SK,HBM4研发加速,存储份额稳在20%。中国联发科呢,计划推9400系列,集成更强NPU,目标份额升到3.5%。
中国整体追赶,得靠全产业链发力。设计端,联发科之外,华为海思虽受限,但麒麟芯片在Mate系列上证明实力。紫东太初这些新星,也在RISC-V上发力。制造端,中芯国际7nm线已稳,2024年产能翻番。设备上,北方华创的刻蚀机,国产化率超70%。政策上,大基金三期投2000亿,重点攻关EUV光刻,虽难但方向对。
国际合作是关键。中国企业多和Arm、Synopsys签协议,拿技术授权。联发科的成功,就靠和全球供应链对接,顺风车坐得稳。别总盯着差距,美国韩国也曾起步艰难,现在轮到中国弯道超车。2024年的排名,中国第九听着低,但联发科营收1200亿,这在国内已是巨头。未来,5G和物联网市场,中国有主场优势,联发科能吃到大饼。
说到底,芯片不是零和游戏,全球需求大,大家分羹。美国韩国技术牛,但中国市场体量全球第一,14亿人换机潮,谁忽略谁吃亏。联发科的2.6%,是冰山一角,中国设计企业超2000家,总营收已破万亿人民币。追赶不是喊口号,得砸钱搞研发,2024年中国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,这底气足。韩国存储美国设计,中国应用场景全,合起来才完整链条。
发布于:山东省中国证券公司前100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